7月9日,走进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高镇刘河村社区服务中心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三下乡”科技教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。来自智能工程技术学院“芯”火相传志愿队的志愿者们以“数智赋能”为主题,通过科技阅读、人工智能科普和“科技+阅读”手工坊三大板块,为当地小学生带来了一场充满科技魅力的启蒙之旅。

在“科技阅读”环节,志愿者们从《给孩子的科技史》十章中精选各章精华,以分段节选领读的方式,带领孩子们穿越科技发展的长河。“大家知道古时候的指南车是怎么工作的吗?”志愿者提问后,孩子们争相举手,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科技故事,并分享从中学到的新知识。活动还特别设置了“我的阅读手账”制作环节,孩子们从书中选取最感兴趣的主题,用绘画、文字和创意设计记录科技的奇妙世界。
从科技阅读延伸到编程实践,志愿者们以《给孩子的科技史》第五章科学启蒙第一节为切入点,通过Python软件编写爱心代码,激发孩子们对编程的兴趣。“代码就像魔法,输入几行指令就能画出爱心!”志愿者边讲解边演示,孩子们在指导下尝试编写简单的代码,体验科技创造的乐趣。这种从阅读到实践的过渡,让抽象的科技知识变得触手可及。

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同样精彩纷呈。志愿者们准备了《HELLORUBY这就是人工智能》书籍和配套道具包,通过角色扮演、知识问答等互动游戏,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人工智能的奥秘。“假如你是人工智能设计师,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智能助手?”这一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无限想象,他们纷纷在纸上描绘自己的创意,有的想设计能帮忙实现梦想的智能助手,有的想创建作业纠错小精灵,激起了孩子们的无限创意。

“科技+阅读”手工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完美结合。志愿者们选取《DKSTEM思维训练手册》中的趣味科普内容,通过科学原理小实验演示,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科技的神奇力量。随后,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,用纸板、木棍等材料搭建“迷你传送带”,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科技原理的理解。

在如何健康使用手机助力学习环节,志愿者们通过视频及问答形式,启发思考,引起共鸣。“今天的活动让我明白了手机不仅是玩游戏的工具,还能用来学习和创造!”参与活动的小学生兴奋地说道。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科技兴趣,还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手机,将数字工具转化为探索知识的窗口。
“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,让数字技术的种子在乡村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,用信息技术助力乡村振兴。”本次实践活动负责人祝静雯表示。“芯”火相传志愿队由我院计算机硬件维护兴趣小组的大学生志愿者创建,他们利用所学知识,定期深入乡村学校,开展科技启蒙教育,旨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,激发孩子们对科技的热情,用所学知识助力乡村发展。